集團董事長陳偉其:建軍節隨想——以軍魂鑄企魂
今年是建軍98周年。
當八一軍旗在98載風雨征程后依然獵獵飄揚,這屬于中國軍人的神圣節日,不僅喚起民族共同的敬意,更讓我們這些身處經濟主戰場的企業掌舵人陷入深刻思索。
作為一名企業經營者,我雖未親身從軍,但因為對軍人的崇敬,尤其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從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到如今鋼鐵長城的歷史學習,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軍隊雖然與企業在形態上相隔千里,但其內在的紀律、信仰與氣質養成,卻如同淬煉精鋼的共同法則,熔鑄著堅韌卓越的組織靈魂。我認為,企業的競爭,本質是組織力的競爭;而組織力的核心,則需要將軍隊的魂魄融入管理的血脈。
軍人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堅韌、果敢、永不言棄。這種氣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一次次負重行軍、極限訓練、實戰演習中淬煉而成的。任正非曾言:華為的成功,本質上是向解放軍學習的成功。軍事化管理賦予華為“狼性文化”,讓它在國際競爭中突圍。
在湘能楚天的管理實踐中,我常對團隊強調:企業不是溫室,市場如戰場。之所以能用“強交付”贏得尊重,就是因為我們秉持著“一經托付,使命必達”的“軍人”氣質。
軍隊最震撼人心的力量,莫過于“千人如一”的紀律性。遼沈戰役中,東野部隊在零下40℃的嚴寒中潛伏整夜,無一人擅自行動;抗洪搶險時,戰士用身體筑堤,無一人退縮。這種紀律性背后,是高度統一的價值觀和執行力。
換言之,軍隊紀律嚴明并非為了束縛,而是為凝聚無窮力量。這紀律的剛性,正是企業制度執行力的重要源泉。我們企業推行項目責任制度時,也曾因執行不力而屢屢受挫。后來學習軍隊管理精髓,層層壓實責任、明確時間節點、強化監督閉環,把決策放在看見炮火的地方,把指揮放在壕溝現場,效率顯著提升。但企業并非軍營,紀律的鋼性中需融入人性的溫度。
唯有制度嚴明與人文關懷如齒輪般契合咬合,方能驅動組織高效運轉。畢竟,制度是冷的,執行制度的人卻要有溫度——那紀律的鋼性與人心的柔性,正是組織精密運轉的陰陽兩面,所以,我們一直推崇著家文化,正是要在紀律中楔入人情味。
軍隊對信仰的無比堅定,更為企業文化注入了超越功利的精神血脈。“為誰扛槍,為誰打仗”,人民軍隊的信仰底色無比鮮明,是支撐軍人赴湯蹈火的力量源泉。這種信仰所激發的強大精神動能,恰是企業文化建設的至高境界。
企業文化若僅停留在利潤與績效層面,便如無根之萍,難以凝聚真正的向心力。我們企業曾吸納過多位優秀退伍軍人,他們身上那種對組織的高度認同與責任感,正是軍隊信仰烙印的體現。我們倡導“為國家能源事業筑基賦能”的使命,正是要超越短期逐利,尋找那份為更大事業奮斗的崇高感。我們始終堅信:信仰如炬,能穿透商業迷霧,照亮組織前行的精神高原。
值此建軍節,我們致敬中國軍魂,更要思考其深邃。軍隊精神所淬煉的擔當氣質、紀律意識和堅定信仰,正是塑造企業精魂、鍛造高效組織的核心基因。學習軍魂精髓,絕非形式模仿,而是領悟其內在邏輯,將那份為崇高目標而戰的血性、韌性與純粹,融入企業治理的每一環節。
當企業之魂被這剛毅軍魂所浸染,我們便不僅僅是在經營一份產業。我們是在國家經濟建設的戰場上,以另一種姿態堅守陣地、開拓疆土。這是時代賦予企業家的光榮職責,亦是我們對建軍節精神最深沉的回響——在商業沃土之上,讓那源于軍魂的信念之旗永遠獵獵飄揚。
陳偉其
2025年8月1日深夜